各期內容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國際標準期刊碼(ISSN):2580-2054(線上);2580-2046(紙本)

E-mail:  journal.icp@gmail.com

各期內容

 

第九卷第一期(2017年3月)

       王智弘 (2017)。探索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發展理路 (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9(1),vii-x。

       楊文聖(2017)。基於周易思想的心理諮詢理論研究 ——澗水療法的六維結構研究( 焦點論文)台灣心理諮商季刊,9(1),1-23。

       王行(2017)。藉《易傳》評「澗水療法」兼論《易》 之義理。( 評論論文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9(1),24-50。

       楊文聖(2017)。澗水療法與周易思想的關係研究 ——與王行先生商榷。( 回應論文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9(1),51-61。

       

第八卷第期(2016年12月)

       王智弘 (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目標。(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4),vii-x。

       曲麗芳(2016)。心主神明,心智成長,心理健康。( 焦點論文)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4),1-20。

       閆少校(2016)。精神心理,誰主神明。( 評論論文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4),21-25。

       劉天君(2016)。心主神明,心智成長,心理健康評論意見。( 評論論文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4),26-28。

       曲麗芳(2016)。心主神明與腦主之爭。(回應論文)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4),29-35。

       孔燕、朱芬、朱曉果、趙陽、郜曼(2016)。近十年心理健康研究英文文獻的視覺化分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4),36-47。

 

 

第八卷期(2016年9月)

       王智弘 (2016)。開啟一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新時代:談世界本土諮商心理學推動聯盟的成立。(主編的話)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3),vii-ix。

       劉淑慧、王智弘、鄧志平、楊育儀、李華璋、盧怡任 (2016)。安身立命的生涯資訊系統: 客觀事實與主觀敘說的聯姻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3),1-22。

       劉淑慧、陳奕靜、盧怡任、蘇芳儀(2016)。CNN生涯風格量表組合之概念架構論 、量表編制與實務應用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3) ,23-51。

 

 

第八卷第二期(2016年6月)

       王智弘 (2016)。含攝儒家功夫論的本土專業倫理觀:從 助人倫理雙元模型談儒家的倫理自我修為之道。(主編的話)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2),vi-xii。

       李維倫(2016)。從實證心理學到實踐心理學: 現象學心理學的本土化知識之道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2),1-15。

       黃光國(2016)。評存在論的文化主體策略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2),16-35。

       林耀盛(2016)。實證論陰影及其超越:迂迴或直面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2),36-43。

       李維倫(2016)。台灣心理學的認識自身實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2),44-50。

 

第八卷第一期(2016年3月)

       王智弘 (2016)。危機即是轉機:從危機干預談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1),vi-xv。

       馬喜亭(2016)。大陸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回顧與展望(專題主編的話),8(1),xvi-xxvi。

       胡月、樊富珉、戴艷軍(2016)。緊急事件晤談法(CISD)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效果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1),1-12。

       何元慶、李璐、錢景(2016)。1983-2012中國大陸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8(1),13-23。

 

第七卷第四期(2015年12月)

    王智弘(2015)。心理諮商本土化的新據點與新起點(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4),vi-vii。

    侯淑茹(2015)。建構兒少親屬安置的友善環境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4),1-13。

    楊舒涵(2015)。有校歸不得─由生態系統合作的角度探討校園內的拒學現象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4),14-43。

 

第七卷第三期(2015年09月)

    王智弘(2015)。推動心理諮商本土化的行動策略(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3),vi-viii。

    鳳華(2015)。應用行為分析與生涯輔導的相遇─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啟示(專題主編的話),7(3),ix-xvii。

    呂嘉洋、鳳華、蔡馨惠(2015)。自我管理教學增進國中自閉症學生社會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3),1-19。

    薛雅儷、鳳華(2015)。輕症自閉症光譜青少年生涯探索團體輔導方案之行動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3),20-48。
 

第七卷第二期(2015年06月)

    王智弘(2015)。易經對心理諮商本土化的啟發(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2),vi-vii。

    陳偉任、夏允中、陳冠旭(2015)。矛盾轉化:結合「易經」人生哲學於動機式晤談法的矛盾轉化歷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7(2),1-19。

    彭心怡、劉淑慧、洪瑞斌、盧怡任、張嘉惠(2015)。從易經內涵探討生涯發展中轉化之經驗結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

    (2),20-48。

 

第七卷第一期(2015年03月)

     王智弘(2015)。本土諮商心理學的時代意義(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1),vi-viii。

  陳建泓(2015)。沒有受害位置的受害人─男性性侵害受害人之困境與復原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1),1-11。

  宋宥賢(2015)。失落的笑靨:兒童虐待心理治療處遇與成效之探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1),12-39。

 

第六卷第四期(2014年12月)

  王智弘(2014)。推動亞洲與華人的本土諮商心理學(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4),vi-viii。

  李宗芹(2014)。舞蹈治療在台灣發展:回顧與前瞻(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4),ix-xvi。

  邱惟真(2014)。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專業倫理守則之建構歷程及其詮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4),1-23。

  李宗芹(2014)。創造性取向之舞蹈治療支持團體:以庇護家園的青少女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4),24-40。

 

第六卷第三期(2014年09月)

  王智弘(2014)。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觀: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建構(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
    (3),vi-xv。

  夏允中(2014)。邁向自主的社會科學:以儒釋道來建構修養心理學理論(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3),
    xvi。

  夏允中、黃光國(2014)。含攝文化下的修養心理學:以曼陀羅自我模型建構良心理論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3),1-14。

  謝臥龍(2014)。由女性主義理論發展的理路來分析性別工作平等法的本土實踐的反思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3),15-32。

  莊慧琳、黃光國、夏允中(2014)。曼陀羅自我模型與「放下」的心理運作歷程與在心理治療上的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6
(3),33-48。

 

第六卷第二期(2014年06月)

  王智弘(2014)。易經的自由聯想:從卦象看性交易少女的輔導(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vi-vii。

  白倩如(2014)。離退性交易:輔導性交易少女的新挑戰與新焦 點(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viii-xii。

  王思涵(2014)。性交易少女離開安置機構後的社會適應歷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1-19。

  卓翊安(2014)。性交易少女價值輔導之芻議─社區諮商模式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20-35。

  黃光國(2014)。論「含攝文化的積極心理學」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36-47。

 

第六卷第ㄧ期(2014年03月)

  王智弘(2014)。立足華人文化、貢獻普世諮商: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學術社群的成立與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專欄的設立(主編

    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vi-ix。

  謝淑敏(2014)。科技領域女性大學生成功學習與學習生活問題調適因應經驗之探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1-34。

  林倩如、李佳儒(2014)。從「漩渦鳴人」隱喻解析自性化歷程:榮格理論的觀點與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35-50。

  洪菁惠、徐西森(2014)。第二序改變心理治療的理論淵源與實務作法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51-75。

  劉淑慧、王智弘(2014)。頂天立地的生涯發展模型:華人生涯網之理論基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76-87。

 

第五卷第四期(2013年12月)

   王智弘(2013)。從文化理解到含攝文化理論之建構:從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到研究倫理雙元模型(主編的話)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vi-xii。

   林妙容(2013)。性、性遊戲、性侵害:男童少年性議題之理解(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xiii-xiv。

   郭玲君(2013)。諮商師與受性侵害男性少年個案工作中對性別文化之理解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1-28。

   洪素珍(2013)。男性兒童青少年性議題的結與解─安置機構生活輔導員觀點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29-61。

 

第五卷第三期(2013年09月)

   王智弘(2013)。積極投入含攝文化理論建構:以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為例(主編的話)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vi-xi。

   黃宗堅(2013)。從主客對立到涵容整合:榮格理論中的辯證思維(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vii-viii。

   洪薇嘉(2013)。當Yalom遇上Jung:輔導到諮商的「受制」與「解放」原型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1-17。

   郭蕙寧、黃宗堅(2013)。榮格取向藝術技巧在夢魘探索的應用初探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18-29。

   蘇世修、黃宗堅(2013)。從神話故事「聖杯追尋」看中年男性自性化歷程的隱喻象徵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30-44。

 

第五卷第二期(2013年06月)

   王智弘(2013)。朝向含攝文化的諮商研究:開展含攝華人文化的助人專業倫理觀(主編的話)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2),vi-ⅹ。

   洪菁惠、洪莉竹(2013)。社會建構主義在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中的實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2),1-27。

   陳詒枚、劉淑慧、鄧志平、楊育儀、李華璋(2013)。融合理性與直觀的CCN職業組合卡:以網路生涯資訊與輔導系統擴展實務應用價值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2),28-50。

 

第五卷第一期(2013年03月)

   王智弘(2013)。跨越國際:推動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商研究風氣(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vi。

   劉淑慧(2013)。活在變動中:走向生涯理論的新典範(專題主編的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vii-viii。

   盧怡任、王思峰、劉淑慧、張詒婷、吳珮瑜、陳瑞舲(2013)。

    CCN職業興趣量表:鑲嵌在生涯資訊與輔導系統中的線上施測與解釋系統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1-16。

   彭心怡、洪瑞斌、林俊宏、劉淑慧(2013)。生涯韌性之概念初探:生涯敘說文本之次級資料分析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17-43。

 

第四卷第四期(2012年12月)

   陳佩宜、林妙容(2012)。網絡合作於少年虞犯處遇之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4),1-13。
         黃韞臻、林淑惠(2012)。樂觀/悲觀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差異分析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4),14-36。
         周尚曄、李岳庭(2012)。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友誼的維持與轉變探討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4),37-54。

 

第四卷第三期(2012年09月)

   鄭欣怡、黃宗堅(2012)。遭受性侵害青少年的創傷與復原:諮商師對自身價值觀的立場與反思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3),
1-16

   張馥媛(2012)。憂鬱症的團體心理治療:概念與療效研究之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3),17-32。

   林美芳、郎世瑀(2012)。辯證行為治療運用於邊緣性人格疾患及其自殺行為之介紹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4
(3),33-46。

 

第四卷第二期(2012年06月)

   張馥媛(2012)。社交焦慮症的認知行為治療:案例分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2),1-11。

   黃進南、郭世婷(2012)。諮商師和通譯員在心理諮商中的合作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2),12-21。

   黃傳永(2012)。藝術治療運用在失落悲傷調適之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2),22-41。

 

第四卷第一期(2012年03月)

   羅家玲(2012)。從心理因素與團體諮商效果探討乳癌諮商之社會支持效益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1),1-15。

   蔡佩真(2012)。華人家庭關係脈絡中悲傷表達模式之探討:以台灣經驗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1),16-38。

   黃一庭(2012)。諮商心理師的成年考驗:全職實習之實踐與反思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1),39-51。

 

第三卷第二期(2011年06月)

   吳紫伃、許竑彬(2011)。諮商中的同理心技術初探台灣心理諮商季刊,3(2),1-14。

   韓楷檉、黃瑞峯、黃聖夫(2011)。生涯轉換心理量表之編製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3(2),15-35。

 

第三卷第一期(2011年03月)

   洪倩婷、洪雅鳳(2011)。看故事學親職:繪本於讀書治療親職團體的實務運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3(1),1-15。

   楊明理(2011)。淺談賦能概念在喘息服務之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3(1),16-28

   羅皓誠、洪雅鳳(2011)。重整之路:再婚家庭常見的議題與介入考量台灣心理諮商季刊,3(1),29-48。

 

第二卷第四期(2010年12月)

   謝政廷、許智傑、林妙容(2010)。國小喪親兒童在表達性治療的變化情形之個案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4),1-24

   譚慧蘭(2010)。從兒童個案之治療歷程談遊戲治療中之改變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4),25-38

   洪雅鳳(2010)。結不結構有什麼關係:心理性團體之結構性及其影響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4),39-54。

 

第二卷第三期(2010年09月)

   張雅君、張志成、鍾福啟(2010)。自我呈現信心、社會體型焦慮與運動依賴之關係探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3),1-18

   許智傑(2010)。創意與活力的結合:與青少年個案諮商的藝術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3),19-31

   張勻銘(2010)。暴食症的認知模式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3),32-46。

 

第二卷第二期(2010年06月)

   王薇棻(2010)。從書寫治療淺談部落格網路書寫之療效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2),1-10

   吳少萍、王慶福、歐滄和(2010)。不同單身類型未婚女性單身壓力、自我觀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2),11-35

   黃韞臻、林淑惠(2010)。中部大學生打工、實習經驗與工作價值觀之相關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2),36-57。

 

第二卷第一期(2010年03月)

   管秋雄(2010)。幽默諮商意涵與諮商中幽默技術之使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1),1-16

   陳慧女、林明傑(2010)。心理師在司法體系中的角色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1),17-29

   趙彗攸、曾馨儀、黃郁娟(2010)。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兒童悲傷輔導團體療效因子之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1),30-43。

 

第一卷第四期(2009年12月)

   陳志恆(2009)。自我調整學習理論對學生課業學習外部干擾的處理與啟示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4),1-13

   卓紋君(2009)。重新找到自我:一位主動提出分手者接受完形治療的實錄過程與解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4),14-44

   邱美珊、黃冠翰、吳典龍(2009)。準諮商心理師駐地實習之困境與成長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4),45-54。

 

第一卷第三期(2009年09月)

   陳佩芸、謝玉琴、陳光慧、李芸玫、羅琦(2009)。運用回憶療法協助老年人壓力調適之個案研究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3),1-10。

   麥麗蓉(2009)。助人工作者於危機處理過程中的壓力因應與自我照顧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3),11-21。

   王素瑩、連廷嘉(2009)。受督導者背景變項、不安全依附風格與督導滿意度之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3),22-35。

 

第一卷第二期(2009年06月)

   楊明磊(2009)。美國心理學會獎助企業建構心理健康工作環境的貢獻成果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2),1-9。

   鐘美芳(2009)。台灣道教喪葬文化儀式與悲傷治療之探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2),10-21。

   蕭高明、李仰慈(2009)。電話協談實務與過程:以生命線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2),22-33。

   李琇婷、呂旭亞(2009)。悲傷剝奪概念簡介:談諮商師的悲傷剝奪經驗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2),34-46。
 

第一卷第一期(2009年03月)

  林麗珊(2009)。國民小學高年級兒童社交技巧團體之看見:我與一群活蹦亂跳兒童的相遇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1),1-7。

  許智傑、謝政廷、施玉麗(2009)。曼陀羅創作在冥想中的運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1),8-17。

  蕭高明(2009)。一次單元諮商模式在電話協談的應用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1),18-27。

  郭思琪(2009)。網路團體諮商之發展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1),28-34。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Global Mental Health E-Journal)

ISSN:2079-1291紙本形式)2079-1305線上形式)

 

各期內容

第三卷第一期(2012年2月)

  高先瑩、劉淑慧(2012)。高中職學生生涯不確定性態度量表之編製與組合類型分析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
    3
(1),1-27。

  張玉薇、蔡昌雄、王以仁(2012)。死亡與孤獨:喪偶女性諮商助人工作者之寂寞經驗研究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3(1),28-57。

 

第二卷第二期(2011年8月)

  許雅惠(2011)。諮商關係改變歷程之研究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2(2),1-24。

  林淑惠、黃韞臻(2011)。中部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2(2),25-44。

 

第二卷第一期(2011年2月)

  許維素、蔡秀玲(2011)。高中職輔導教師學習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效果之初探研究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2(1),1-19。

  管秋雄(2011)。諮商師幽默技術使用之探討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2(1),20-60。

 

第一卷第二期(2010年8月)

  謝毅興、郭國禎、趙淑珠(2010)。認知能力測量與諮商相關學系推薦入學甄試表現的相關性之探索性研究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1(2),1-14。

  林淑惠、黃韞臻(2010)。大一學生休閒滿意度量表之模式驗證及研究:以台中縣市五所大學為例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1(2),15-33。

 

第一卷第一期(2010年2月)

  王大維(2010)。失業的心理社會衝擊與調適歷程及其諮商策略之探討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1(1),1-22。

  邱珍琬(2010)。碩二實習生對諮商實習課程與實務觀點之初探研究:以一次焦點團體討論為例

    全球心理衛生E學刊,1(1),23-45。

 

 

背景圖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